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当线下生活中活动进行火热的时候,互联网时代的活动网站却没有独领风骚。至少,没有看到那个活动网站独立存在并火起来了。豆瓣同城、微活动,都是基于母体延伸看来的产品形态。
人为什么需要活动?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没有生活中的群体聚集行为。
也许,独孤终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人终究是属于社会性的,人需要活动。
豆瓣、微博均不是专门干活动网站起家的,那垂直的活动类网站是否能有所作为?带着疑问,一起开始活动类产品探究 之路。
目前国内最大的活动类网站日均独立IP---豆瓣同城10万、新浪微博微活动27万,依靠母体成长起来的活动网站;还有快速扩张中的58同城、赶集网,各自产品架构中包含了同城活动类产品,帮助母体产品延伸和维稳。
经过调查发现现有活动类产品大致可分为四类:社区类、社交类、场馆类、工具类。
由于活动社交类产品和活动社区类产品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产品界限,此处将对活动社交类产品一并列入到活动社区类产品中。
2.1 社区类
豆瓣同城:豆瓣是国人的骄傲,是产品圈公认的一朵奇葩。豆瓣同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独立二级域名访问,其中能统计到的只有北京、上海两地的访问数据,即为1.11%。根据豆瓣的百度指数显示出其他城市占比,大概估算豆瓣同城流量在豆瓣占比2.8%,即独立访问IP在10万量级。
活动酷:活动酷还是一个创业阶段的产品。整体UI看上去略有山寨感。但这些不阻碍 我去分析它的产品内在。活动酷很社区氛围,用活动交际达成圈子形成弱关系。活动类型上以生活休闲类为主。活动类型决定了产品定位,由此用户群体一目了然。
Plancast:Plancast定位全球,英文和中文可自由切换。活动、日历、地点,公布活动计划,达成后出现在自己的活动日历中。利用扫瞄 器定位地点,选择活动推送范围。Plancast很好的与Facebook、Twitter、LinkedIn结合,支持活动分享推送。
六人行:六人行始于05年,是很早一批独立做活动的网站。近期大改版,目前为新版测试期。流量和排名都不甚好。六人行包装了2个好玩的概念,即活动地点为据点,活动小组圈子为波段。
总结:
豆瓣同城定位于高端文艺型活动,偏主办方举办。文艺活动+主办方
活动酷定位于运动交友型活动,偏活动社交。小组+活动+找人
Plancast定位于全球性高端商务活动,偏活动社区。计划+日历+分享
六人行定位于活动社交网络。活动+地点+小组+主页
2.2 票务类
格瓦拉生活网:格瓦拉生活网,主要提供在线售票、场地预定服务。即提供活动场所。格瓦拉生活网总部在上海,上海分站的业务较全面。虽然格瓦拉也提供让用户公布活动,但依旧 是以自身平台公布活动为主。从首页看,格瓦拉活脱一个售票网站。但为了聚集人气,做了社区,知道等产品,也加入了用户发起活动的功能。当然,用户发起的活动是需要和目前售票类型的活动相关联的。总体而言,格瓦拉生活网是一个很好将售票+社区结合的案例。但目前重点偏票务类网站。
魔时网:魔时网是国内很早的专注活动的营销平台,主要提供票务营销服务。魔时网号称中国第一活动网,做活动的确很早。目前产品架构中有活动公布、活动推广营销两个产品。
总结:
格瓦拉定位于提供活动场所服务。售票+场馆+社区
魔时网定位于活动营销平台。主办方+活动+售票+营销
2.3 工具类
Vasee:Vasee定位很清楚 ,专注于活动工具。主要提供活动公布、门票销售、报名收费、联盟推广服务。通过UCDChina的千鸟才知道Vasee。目前Vasee定位商务聚会,比较高端。网站流量目前不太好,但我非常看好这个模式。以工具为切入点,轻装上阵,打造活动工具平台生态系,产品布局思路清楚 ,将大有作为。
总结:
Vasee定位高端商务活动工具。活动公布+门票销售+联盟推广
3.1 活动类型探究
对于自己的产品,更希望能对社会有所意义。关注人性与生活,能很好的加深我对产品的思考。
对于活动类产品,显然, 从产品的活动类型上即可看出该产品的定位。结合自己的思考,暂且给当下的活动类型作如下定义---
3.1.1 弹性活动
弹性活动,即个人发起、应激性需求、可被调整或者取消的活动类型。比如聚餐、斗地主、K歌等自身需求小,发起次数频繁。一旦遇到其他重要的事情,这类活动就会调整或者被牺牲掉。
显著特点:基于场景化个人情感感性层面的需求。一般是平级阶层的活动。
产品形态:IM、陌陌、微信类产品,不具备参加流程性,联系上即可。
3.1.2 硬性活动
硬性活动,即组织方发起、计划性需求、不好被调整或者取消的活动类型。比如科技座谈、音乐歌剧、创业演示、运动、电影、会议、商务、派对、教育等。这类活动会按照计划、流程进行,被调整或者牺牲的可能性小。
显著特点:基于阶段化个人进展理性层面的需求。一般是向上阶层的活动。
产品形态:活动平台、工具类产品,具备参加流程性,完成操作后参加。
3.2 用户群探究
3.2.1 用户群类型
根据上述定义的弹性活动,硬性活动理论,同一个人也许是以上两种活动类型产品的用户。毕竟一个人有感性和理性两面,不矛盾并存。为更好的探讨用户群类型,下面还是从活动类型方面区分用户群类型,即弹性活动类、硬性活动类产品用户。
3.2.2 用户活跃时间
互联网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即周一-周五网站流量稳定,一到周末则流量明显下降。可以理解为假节日用户外出的机会增多,导致网站访问用户变少,网站流量下降。
工作日、周末活跃分析论证
所有活动网站中,只有豆瓣同城的数据值得研究和分析一下(其他活动类产品均处于早起阶段。)
图 豆瓣用户群属性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豆瓣用户群属性主要为20-35岁之间,学历主要为本科、大专以上的职场用户。这个用户群也很符合现在互联网的主流网民群体。
图 豆瓣同城2012年9月数据
上图为同事帮忙分析的豆瓣同城2012年9月份的活动数据。左侧为某活动类型下的活动数量。底部为9月1日-30日中详细某天时间段下有哪些活动类型。红色块表明周末时间,蓝色块为工作日时间。相邻灰色线条为周六、周日两天。
图表解读:数据显示大多数活动类型在周六的数量达到顶峰,周日这天进行的活动数量较周六少一点。周六尽情玩,周日可以休息下。不然周日尽情玩了,周一就需要缓冲休息了。这样会影响工作。
聚会、讲座活动活动波动较大,也相比其他活动类型数量较多。9月是一个奇妙 的日子。因为后面就是双节。旅游、运动类活动在9月火速增多。再看哦,公益类活动基本没受时间段影响,波动涨幅不是很大,但也符合工作日活跃度明显低于周末的规律。
基于弹性活动类产品的用户活跃时间普遍为晚上。
基于硬性活动类产品的用户活跃时间普遍为节假日的白天。
晚上、白天活跃时间的看法暂无可靠数据支撑,经验之谈而已。有机会详细分析论证一下。
3.3 产品方向探究
活动类产品包含三大元素:活动、地点、人。
从这三个元素入手思考活动产品方向,则:
活动
活动,即活动信息,是网站提供活动信息?所有户提供?还是认证的主办方提供?
方向切入点:可以走自主编辑提供活动信息;让认证通过的主办方公布活动信息;让用户自主公布活动信息。从活动信息入手,则有此3条路。
地点
地点,活动地点。是固定性场所还是随意性场所?
方向切入点:固定场所,则可以提供场所预定或者售票。随意场所,则可以走地点WIKI编辑,趣味性网罗固定非固定场所信息。
人
人,活动参与的人。是熟人活动还是陌生人活动?熟人活动,则好从工具入手,公布、收款工具。陌生人活动,则需要建立诚信体系。陌生人活动的整个驱动力需要搞清楚,诚信体系是关键。
3.3.1 场地方向
7月11日,我从地点入手构建产品架构。整个产品驱动力在于场地的wiki编辑模式。
WIKI合作编辑,相信用户共同维护。总有那么多免费好玩的场地(地方),免费作为强大的驱动力,移动端产品配合开发一个场地拍的产品,用户手机定位,即时准确分享建立场地数据库。活动地点数据将会是活动类产品的壁垒,一旦壁垒形成,则后进者则将难以进入。
场地免费收费创意来自于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榜单。当时想到免费、收费场地的理由是当时接手的产品中活动类型有弹性活动和硬性活动。
场地主页,活动信息和场地关联。关注场地,则关注到场地下的活动动态。让场地串联起整个活动产品线。
诚然,场地WIKI编辑模式,关注场地主页借鉴与知乎产品形态。不过多赘述。
3.3.2 陌生人方向
当时老板确定的产品用户为陌生人之间的活动。但陌生人活动必须解决掉的问题是诚信体系。然后是相关的其他体系都需要打通。
老板的要求:
找一个方法,确保活动能有效达成。
同要求1
同要求2
然后,我苦思冥想在互联网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产品?或者可借用的产品模型?类似的产品,当时我国内国外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是否有可借用的产品模型?然后想到了电商的C2C模型。
电商C2C模型包括四大体系:信息体系、诚信体系、支付体系、物流体系。四大体系相辅相成确保了电商行业的进展。成功案例:淘宝网。
顺着这个模型的思路,我解剖了参加活动的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可能影响活动达成的因素。
在上图中,我分析出影响活动达成的五大体系:通信体系、诚信体系、驱动体系、地域体系、平台体系。
通信体系,告知用户是否Online在线通道,你若在线,则被邀请参加活动几率就高。
诚信体系,在个人资料中有诚信认证(手机号、身份证),赴约次数(赴约的热情)。
驱动体系,就好像网上购物,有主动也有被动。目的性强,就直接主动选择活动参加了。被动的,则需要有吸引点,比如美女或者其他兴趣整理的东西(类似导购),然后参加活动。
地域体系,对周边距离用户、活动的推举 ;对前往参加活动目的地交通信息支持等。
平台体系,即WEB端、手机端、平板端等产品跨平台数据同步、跨平台用户体验延展性。
诚信体系,即活动后的话题、照片分享;活动发起人或者举办方对某人是否爽约点评。
3.3.3 职场人方向
上面3.3.1和3.3.2中产品架构是7月份的想法。其中有好想法也有欠缺考虑的想法。
我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
哪些人在参加弹性活动?
哪些人在参加硬性活动?
哪些人更加需要活动?
哪些人的活动没法做了?
哪些人的活动还有机会?
其实,在我蹩脚的定义出弹性活动、硬性活动的时候,已经给出了这两大类活动最显著的特点和适宜各自活动类型的产品形态。
弹性活动,太过于不可把控,给你某个工具,或者通道你就可以随时建立起弹性活动。这类产品现在很多。移动端的好多产品其实已经都有了建立这个通道的功能。
硬性活动,机会大把大把的存在。
活动、地点、人,活动三要素,上图中为啥没有地点?
其实,地点正是我一直以来过于放大的地方。下面是我的忏悔。
地点,为什么不该是重点?
现在的活动类产品不可能走跨城区进行。即属于同城的。北京城大吗?地铁2小时足以横跨北京吧?所以时间成本克服了空间距离。地点,不是问题。
既然是硬性活动,在这里就没有什么理由去计较5分钟和2小时的空间距离。地点,不是问题。
根据地点推送周边用户不更好吗?推送用户,不利于产品定位。产品形态为职场活动定位。再说,推送近距离用户,你能有多近?5分钟和2小时区别很大?地点,不是问题。
场地预定相当于场地提供方组织了活动,用户在线预订相当于报名参加。在这里,单独的场地预定,就好比在线报名参加的活动形式,没必要单独做成场地预定频道,融入到活动报名流程中才是可取的。地点,不是问题。
活动达成,不是重点。
1、在一些活动类产品中,大致有需要20-25人的参加人数范围限制。倘若人数不够20人,在该活动可能不会如期举行,即活动未达成。但在硬性活动中,如期举行是必须的。
2、在图26中,周一-周五是参加报名时间,在周末活动开始之前人数是足以够数的。相反,需要有人数满员限制,达到上限不许报名参加。毕竟,超过参加人数,最后体验很将就,不好,不好。
活动开始时间,是重点。
原因是什么?详细看3.2.2中的工作日、周末活跃时间分析论证以及图26说明,此处不赘述。
4.1 产品定位
现有的独立活动类产品中,不管是社区类,还是票务类,工具类产品,在用户群上都没有达到准确精准的定位。你究竟是快餐还是美食?产品过于同质化,相互之间界限模糊,导致同类产品都做不好。
没说非得特立独行,非得做世人未做过的。重点在于产品需要专注,再专注。
4.2 产品创新
产品使用场景习惯。买书的时候跑去豆瓣看书评、想看电影的时候跑去豆瓣看影评、夜寂寞的时候你会打开微信、有不知道百度一下、每天10:00从聚划算开始... ...这就是产品使用场景习惯。让用户养成这个习惯的产品,你做到了?
职场苦逼上班族,周一-周五是满档需要出勤的。每天都那么累,就算是OOXX也没心情和精力。(难道在这个时段进行弹性活动?是的,这个时候微信、陌陌做到了。你,还有机会吗?)
是否有注意到活动类网站中明显的周末时间开始的活动老多了。周一至周五的活动不是很多。除非,那是35岁以上人群的菜。
有没有发现职场圈子真的很小很小?小的你都不知道还有谁,最后就剩下了你一人。人是属于社会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形式。职场分享、会场、联营等等各种活动类型可以、迫切期待着进行。
是否,周一至周五,放心报名参加活动,周末放松开始活动?不能再让职场的同学屁颠屁颠的赶夜场了。你的同学,TA有周末。
上面聊到的只是关于活动报名、开始时间上一个小的创新点。关于活动类产品的创新,还有好多。我需要用实践去证明这些创新是否可行,也期待有私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