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是在“竞争”大旗掩盖下的巨大产业失误,小灵通基站由于其规模、硬件、制式等和目前的2G基站以及3G基站都不一样,原来国家在小灵通方面投资的硬件都无法再利用,只有放弃。而没有了小灵通网络,小灵通终端也只能报废。小灵通从一诞生即充满了争议,被痛批为“一种落后的技术”。然而,恰恰是这种“一出生即老得足以死去”的技术,在中国曾经发展到了接近一亿用户,比先进的CDMA的用户数还多出一倍不止。
说到底,根源在于当年的非对称管制政策。中国电信和当时的中国网通,一直不被允许发展经营移动业务,眼看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市场上突飞猛 进,自己的固话业务却每况愈下,从增幅下滑直到出现负增长。中国电信和当时的中国网通一方面锲而不舍地申请移动业务牌照,另一方面打起了擦边球,推出小灵 通业务。
在固话业务日薄西山的背景下,小灵通更一度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主要的新增用户来源,成为其少有的业务增长点。在没有移动业务的日子里,小灵 通是两大固话运营商吸引用户、抗衡移动运营商的武器。如果说小灵通的诞生是一个错误,那么这个错误也是必然的,它是当时的非对称监管政策造成的,是运营商 之间的利益博弈造成的。
因此,衡量小灵通的成败,我们决不能绕开它在中国诞生的背景,决不能忽视它对于中国电信、网通的战略意义,而单纯地去计算其盈亏和投入产出比。 当然,随着新一轮的电信重组完成,中国电信收购联通的CDMA业务,网通则并入联通,小灵通的战略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对于新电信、新联通而言,小灵通反 而成为了一种阻碍,可能和现有的移动业务,特别是3G业务形成竞争。
对于运营商而言,小灵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对于广大用户而言,要跟小灵通说再见却并不容易。很多人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弃用小灵通,原因何在?资费低廉,通话清晰,耗电小,辐射少。而几千万用户的坚守,更加说明了小灵通还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小灵通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必然,那么,如何妥善安置这批不舍的用户才是当前最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