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支付宝小程序8月18日宣布面向开发商公测已过去一个多月。日前,蚂蚁金服集团宣布,该款小程序于上周三起面向用户开放公测。
表面上看,加入小程序只是阿里大版图的一种补充,但是背后的战略意义或许没那么简单。
布局动机:打造生态闭环
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前途未卜的小程序市场,目前来看,小程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轻应用,帮助用户节省手机存储空间,替代低频类原生APP。但打造生态闭环才是两巨头给予小程序的使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围绕流量展开的。作为国内互联网世界里的两个流量巨擘,它们围绕小程序讲了一个诱人的故事。企业以小程序的形式提供服务,背靠的是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超级APP。诚然,在互联网新增用户红利期消逝的大背景下,流量成了稀缺资源,也成了吸引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重要工具。
以激战正酣的共享单车为例,腾讯投资的摩拜成为微信小程序的第一批尝鲜者,且从摩拜小程序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微信为摩拜带去了流量,而摩拜也帮助微信抢夺了更多的用户时间。无独有偶,支付宝也开发 了共享单车的扫码入口,其中就包括和阿里有投资关系的ofo,并借助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形式,为ofo导入流量。
出行只是一个局部,巨头们的野心是打造生态闭环,毕竟占据用户时间仍然是互联网最主要的商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支付宝上线小程序的当口,ofo的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且在功能上和自家APP相同,包括定位、接收红包、充值等等。
成败关键:谁能守护用户利益
微信小程序推出已一年有余,除摩拜等少数头部客户,大多数商家并没摆出追捧的姿态。联想到“小程序”上线之初的媒体反映,如今多少有几分高开低走的意思。
归根结底,小程序是一个To B的东西,这跟To C的产品在逻辑上有本质区别。微信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用户体验和场景引入上,而忽略了开发者的利益和用户需求。倘若小程序对微信而言只是可有可无的提升,并不会给商家的核心利益加分,自然没有人情愿 为之买单。
支付宝的入局,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而微信搞不定的线下客户,或将成为支付宝小程序弯道超车的契机。微信与支付宝的线下支付战,说白了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战役,微信最大的优势是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而支付宝最大的长处则是阿里系强大的服务商业的能力和体系。
支付宝小程序一经推出,就明确提出在未来不会涉及社交、内容等领域。当中有做社交电商失败经验的总结,但更多的是支付宝想把“用钱”这件事严肃化。而作为背后的依托,“芝麻信用”的优势就会被无限放大。
终极较量:社交和信用之争
一边是产品为王、拥有海量C端用户关系、时间和内容的腾讯;一边是运营为王、拥有强大B端客户运维经验和金融信用能力的支付宝。两者关于小程序的竞争终将演变成社交与信用的战役。
表面上看,微信拥有更多的C端客户,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不过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属性更强的载体,已不再是纯粹的熟人沟通工具,很多人的好友列表中存在大量的弱关系。换言之,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真诚、信任、无戒备,太娱乐化的环境下,注定了微信小程序的娱乐性和工具性。
而支付宝小程序则另辟蹊径,依托其强大的信用机制,或会主打“用钱的严肃性”。设想一个场景:所有支付宝的小程序,都可以自愿公开运营者的信用分,作为吸引客户的依据;任何客户都可以凭借信用分的高低,得到不同档次的增值、差异化服务。
对于酒店、租房、共享业务等需要押金的应用场景,芝麻信用的存在可为商户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流,并为用户提供信用支撑证明,减少了押金的场景。
简单来说,支付宝小程序的初衷是成为支付宝商家吸引客源的工具,而这个方向似乎也值得微信去借鉴。
可以预见,支付宝的入局将给不温不火的小程序带来新话题,也将为开发者提供更多选择,终究不是一件坏事。